曼生壺是文人與紫砂藝術、文人與藝人珠聯璧合成功創作的一代典范,以文人特有的審美取向,將詩詞的意境、書法的飄逸、繪畫的空靈、金石的質樸有機而生動地融入紫砂壺,使紫砂壺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,令后人嘆為觀止,被紫砂界奉為藝術珍品。 在曼生之前,紫砂壺造型大都承襲前代造型,陳陳相因,無甚變化。陳曼生創造的紫砂壺,一改昔日繁瑣、守舊、題材狹窄的局面,使其紫砂壺“方非一式,圓不一相”。曼生壺簡潔、明快,壺身大量留白,上面刻有銘文詩句,壺型變化多樣,簡潔流暢,古樸大方。 曼生壺的造型多樣,對后人制壺產生深遠影響。曼生壺融書法、篆刻、造型、文學等多項藝術為一體,創作了一種獨特而成熟的紫砂壺藝術風格,開創了文學書畫篆刻與壺藝完美結合的先河,創造了獨特的壺藝風格,并且在壺史上留下“壺隨字貴,字依壺傳”的經典名言。
陳曼生 (1768—1822) 清浙江錢塘人,名鴻壽,字子恭,號曼生,一號種榆道人,曼公,曼龔,夾谷亭長,胥溪漁隱等,善書法,篆刻,書法長于行、草、篆、隸諸體。行書峭拔雋雅、分書開張縱橫,獨步有清一代。篆刻師法秦漢璽印,旁涉丁敬、黃易等人,印文筆畫方折,用刀大膽,自然隨意,鋒棱顯露,古拙恣肆,蒼茫渾厚,為“西泠八家”之一。 嘉慶二十一年(1816)左右,任溧陽縣宰,好紫砂工藝,自繪紫砂壺十八圖樣,請楊彭年、楊鳳年和邵二泉等制壺,自在壺上刻銘,稱‘曼生壺’。
壺銘:不肥而堅,是以永年
壺銘:汲井匪深,挈瓶匪小,式飲庶幾,永以為好
壺銘:八餅頭綱,為鸞為?,得雌者昌
壺銘:吾愛吾鼎,疆食疆飲
壺銘:此云之腴,餐之不癯,列仙之儒
壺銘:開心暖胃門冬飲,卻是東坡手自煎
壺銘:銚之制,搏之工,自我作,非周種
壺銘:煮白石,泛綠云,一瓢細酌邀桐君
乳泉霏雪,沁我吟頰
壺銘:有扁斯石,砭我之渴
壺銘:飲之吉,匏瓜無匹
壺銘:笠蔭暍,茶去渴,是二是一,我佛無說
壺銘:月盈則虧,置之座隅,以我為規
壺銘:為惠施,為張蒼,取滿腹,無湖江
壺銘:北斗高,南斗下,銀河瀉,闌干掛
壺銘:不求其全,乃能延年,飲之甘泉
壺銘:曼公督造茗壺第四千六百十四。為犀泉清玩
壺銘:梅雪枝頭活火煎,山中人兮僊乎仙